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新闻  -  正文

动态新闻

法学研习中的跨学科方法——院内学术报告会第2期

发布时间:2021-05-21      点击量:

 

2021年5月19日晚上,法学院院内教师学术报告会第2期在桂花岗校区五号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院内教师学术报告”制度和“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是我院本学期开始新推出的两项常规性学术活动,旨在活跃我院学术气氛、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这两项活动既是学术活动,也是学院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为宗旨。

本次院内教师学术报告主讲人为应飞虎教授,主题是《法学研习中的跨学科方法》,陈月秀副教授主持报告会。蒋银华教授、章礼明教授、彭心倩副教授、胡莎老师、肖平辉老师以及2020级本科生和桂花岗校区研究生共26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首先,应飞虎教授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讲起,提出为什么法律人应当具有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具备经济意识和心理学常识。只有了解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相关交易主体有意利用人的认知偏好、行为习惯创设相关情景达成更多交易的现状时,法律工作者在相关立法及其适用时才能突破教义主义的局限,从更加真实的社会问题入手,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规制方式。

接着,应教授提到人同时具有感性机制和理性机制,其中感性机制是人类情绪的反应,与生俱来,心理学主要研究探讨感性机制的问题;理性机制则通过经济学来分析,应教授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再谈到经济学。

期间,应飞虎教授举了许多经典有趣的例子,从航空播报到耶鲁大学实验,从无偿照看孩子被起诉到横穿球场被判自负责任,应教授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例子为观众阐述了法学学科利用心理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应教授还举了他刊登于《政法论坛》的有关研究的例子,即人类对高能量食品偏好有其进化原因以及相应的神经基础,仅从消费者理性不足的角度无法解决高能量食品的过度摄入问题。从心理学等方面引入或改变相关制度,才能更好地提供具体的制度支持。应教授指出,一些看似简单的法律条款背后设计很多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度的内容及其走向。

最后,应教授总结到,有必要在法律制定、法律运用以及对法律制度进行解读时,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经济学、心理学的成果。唯有此,制度才会有对问题的应对能力,制度的运用才不会僵化,制度的解读才会客观准确。

报告结束后,陈月秀副教授从三个点做了总结:旁征博引、生动形象、交叉融合。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制度才会有对问题的应对能力,制度的运用才不会僵化,制度的解释才会客观准确。应飞虎教授的这次讲座,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法学研究的前沿,了解法学研究和其他学科的交叉问题,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研习法律,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把握,激发了广大学子对与法学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认识,深刻了广大学子的法治理念,对我院培养高水平法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呈现了一场深刻而又生动的学术盛宴,取得圆满成功。

(供稿人:沈韵 董金成 照片:罗键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