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5月8日,法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全体党员前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感悟百年奋斗史中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谱系。
支部党员首先来到广州起义纪念碑,法学院三位本科生向党员们讲解了烈士陵园的布局结构以及历史背景。1927年12月11日,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太雷同志与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发动了广州起义,但由于敌强我弱,在短短的六天时间里,共有57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壮烈牺牲,起义也最终失败。但是,这场起义以及在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将永远铭记于国民的心中。党员们在纪念碑前举行了集体默哀和敬献鲜花仪式,并重温了入党誓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历史的回望中,直面一条条铮铮铁骨,方知今日幸福之不易,支部党员深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随后,党员们来到了烈士陵墓。广州起义烈士陵墓墓冢直径有43米,高有6.2米,封土上种的是有顽强生命力的铁线草,仿佛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和信仰。在此,教师党员们学习了张太雷同志的光荣事迹,从他的临危受命到壮烈牺牲,惊心动魄,震撼人心。历史从来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血淋淋的事实。张太雷同志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初心使命,为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党史教育课。
最后,党员们在血祭轩辕亭聆听了“刑场上的婚礼”的感人故事。这个亭子是为纪念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周文雍、陈铁军而建造的。周文雍,广东开平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铁军,出生在广东佛山一个华侨商人家庭。两位年轻人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毅然抛弃富贵安逸的生活,投身革命洪流。从假扮夫妻到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一直将感情埋藏在心底。由于叛徒告密,两人同时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以高官厚禄的利诱,他们不为所动;面对严刑拷打,他们坚贞不屈。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一首不朽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面对死亡,他们从容不迫,毫不惧色,沿途慷慨激昂,高呼口号,宣传革命真理。临刑前,两人竟将反动派的枪声视为结婚的礼炮。一人23岁,一人24岁,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纯洁的爱情,表现了共产党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尤其在革命的初期,我党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形成了一系列的伟大精神,他们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本次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参观瞻仰活动,通过重温历史,瞻仰革命先烈,在活动过程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鼓舞了身处新征程和新时代的教师党员们的精神气。活动结束后,教师党员们都从立足本职工作和干好本职工作出发,认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认领了一个微心愿,深化了对党史教育的理解,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