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讯网)5月25日晚上于法学院会议室举行了第三期法学名家讲坛,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主题讲座。蒋银华副院长全程主持,葛自丹老师、宋尧玺老师参加了本期讲坛。马怀德教授首先指出法治中国是区域法治的升级版,法治即“rule of law”,是指法的统治。他认为法治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宪法高于一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行为都在宪法与法律框架内活动以及依法治国等;法治包括良法之治、民主之治、平等之治和程序之治。
马怀德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第一个方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法治建设的目标,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此后中央又提出法治中国的响亮口号。第二个方面是法治中国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马教授认为法治中国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公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监督、管理方式和行政方式的落后、行政和权力行使的不透明。说到底,从现实看,我们还远远没有把权力关进法律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当前法治中国建设的要害之所在。法治中国建设主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社会力量的成长、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增。第三个方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点,它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高层领导者要有建设法治中国的决心、毅力、勇气与智慧,这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二是重点规范公权力,把公权力关进法律制度的笼子里,从源头上立法即用法治的方式以解决权力不受约束的问题。三是确保法律有效实施。他指出企业与机关不守法、执法机关不执法以及还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使得法律实施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至于如何保证法律的实施,马教授提出了法制GDP的概念。四是畅通救济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马教授指出信访制度不能作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渠道,因此司法机关应通过降低诉讼门槛、扩大诉讼范围、提高诉讼的透明度等方式为公民提供合理有效的救济途径。讲坛的最后一环节是同学们就其困惑向马怀德教授提问,教授的精彩回答获得了听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通讯员:傅亿红 摄影:靳妍 )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简历马怀德,1965年10月生。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北京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卫生部、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湖南省人民政府顾问或专家咨询委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系我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博士。曾赴美国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作访问学者。出版学术专著、合著二十余部,专著有《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国家赔偿法的理论与实务》、《行政许可》。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规划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司法部及北京市科研课题。直接参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曾于2005年12月为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讲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律制度”,多次为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作依法行政讲座。系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奖”,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